煤山雀

煤山雀(学名:Periparus ater):是鸟纲、山雀科的鸣禽。共有21个亚种。是一种栖息于针叶林的小型鸟类。体长11厘。头顶、颈侧、喉及上胸黑色。翼上具两道白色翼斑以及颈背部的大块白斑使之有别于褐头山雀及沼泽山雀。背灰色或橄榄灰色,白色的腹部或有或无皮黄色。多数亚种具尖状的黑色冠羽。与大山雀及绿背山雀的区别在胸中部无黑色纵纹。虹膜褐色;嘴黑色,边缘灰色;脚青灰色。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出没于竹林、人工林和针叶林,性活跃,常在枝头跳跃,在树皮上剥啄昆虫,或在树间作短距离飞行。非繁殖期喜集群... 查看详情>

  • 煤山雀

    煤山雀(学名:Periparus ater):是鸟纲、山雀科的鸣禽。共有21个亚种。是一种栖息于针叶林的小型鸟类。体长11厘。头顶、颈侧、喉及上胸黑色。翼上具两道白色翼斑以及颈背部的大块白斑使之有别于褐头山雀及沼泽山雀。背灰色或橄榄灰色,白色的腹部或有或无皮黄色。多数亚种具尖状的黑色冠羽。与大山雀及绿背山雀的区别在胸中部无黑色纵纹。虹膜褐色;嘴黑色,边缘灰色;脚青灰色。

    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出没于竹林、人工林和针叶林,性活跃,常在枝头跳跃,在树皮上剥啄昆虫,或在树间作短距离飞行。非繁殖期喜集群。以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此外也吃少量蜘蛛、蜗牛、草子、花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性食物。在树洞或岩缝中筑巢,每窝产卵5-12枚,由雌鸟孵化约12天,双亲育雏约3周。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非。


    外文名:Coal Tit

    中文学名:煤山雀

    拉丁学名:Periparus ater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雀形目

    科:山雀科

    属:山雀属

    种:煤山雀

    亚种:21亚种[2]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同义学名:Parus ater

    保护级别:无危(LC)IUCN标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