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起跟小编来看看"清道夫是什么鱼 清道夫是谁带到中国的?"的具体详细信息吧!
1、广东的清道夫有泛滥成灾的态势,形势不容乐观。个别河流、湖塘里的鲫鱼、白条、翘嘴,逐渐被清道夫蚕食干净,以至于偌大的水面,竟全是清道夫在里面横冲直撞。
清道夫原产于拉丁美洲,上世纪90年代作为观赏鱼引入我国。外观奇特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清道夫可吞食鱼缸里的藻类漂浮物、硅藻、颗粒饲料的有机碎屑,净化水质的能力卓越,所以因清洁水质、打理鱼箱的“超级能力”,清道夫在水族圈子里名声大噪,很快便成了各个鱼缸、鱼箱里的宠物。
但清道夫生长迅速,体积一大,摄食对象随之变得多样,像一些生病、受伤的小鱼成了它新的目标。小鱼受伤位置常有炎症,分泌出一种味道浓烈的黏液,很受清道夫的喜欢,所以常趁着夜晚把小鱼吞下,自然引得主人生气。一些人便随意丢弃在水沟、河道里。自此清道夫开启了它称王、称霸的征程。
清道夫呈灰黑色,背部及两侧分布着白色花纹,外貌丑陋;肉质偏少,但骨骼坚硬。捕食过程中清道夫的鳍棘膨胀、竖立,做出一种即防御又抵抗的姿态,甚至会冲出撞击。像空中飞翔,凭借飞速钻入水中捕捉鱼的鸟类,也常败在清道夫的手中:要么外壳过于坚硬,鸟喙难以被叼啄;要么吞食过程中被骨骼刺破喉咙或卡住。
清道夫属于舶来品,原产地拉丁美洲的河流中早已进化出它的天敌,比如亚河豚、美洲鳄一次吃下数只清道夫。最主要的敌手还要算水獭,成年的水獭多在二十公斤,一天却可吃掉4公斤的清道夫。所以亚马逊河里的清道夫数量并没有大幅度增长,甚至有略小的缩减。
2、但广州、广西的河流、湖泊不同,原有的鱼类及活跃在水边的其他生物,压根无“猎杀”清道夫的手段。相反,清道夫却逍遥自在的生长、繁殖,像麦穗、白条、趴地虎、翘嘴几乎所有的淡水鱼都成了它的口下之物。食物丰富,水温适宜,除去无节制地疯狂进食外,产卵繁殖成了它主要任务。清道夫幼苗到成熟,一般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有时一年性腺也能发育。
每年的3-6月份是交配高峰期,这时成群结队的清道夫像河流两侧聚集,在水面与岸边土壤接触的地方不停地打洞、交配,河道两侧的围栏、护堤日益松垮,少有不慎便造成坍塌,严重时水库的防洪、泄洪的能力受到影响。水利探测研究机构曾对此研究,指出被清道夫光顾的河道两侧,每年被侵蚀的土壤最高可达4米。
9月份至次年1月是清道夫产卵的时期,大约一次可产出900枚左右的鱼卵,但清道夫这个时间段不止一次产卵,所以一个整年的周期后,清道夫的数量迅速增加。幼苗阶段,清道夫常陪伴左右,加之少有天敌袭击,所以活跃在广西柳江、邕江、西江这些水域的清道夫幼苗,成活率极高。生长、交配、繁殖、再生长,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这是清道夫迅速霸占各个河流的原因所在。
现在我国的四川、重庆、江西、海南、安徽等多个省份,均发现清道夫活跃的身影,但最早引进清道夫的是我国的台湾省。二战之后罗非鱼是第一个引入台湾的外来鱼种,虽然也被当地人认可,但始终难上台面,被称为“垃圾鱼”。后来清道夫作为观赏鱼的陪衬,用来清理水缸被引进,随后逐渐霸占了台湾中西部的河流,“垃圾鱼”的称呼成了清道夫的专属。
3、如何清理、根治清道夫泛滥问题,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各国采用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印度也有清道夫称霸河道的情况,但人家采取的措施更为“温和,直接食用:加工清道夫的方法并不复杂,先清除内脏,再清洗干净,剩下的工作要么红烧、要么水煮、要么油炸。不过印度人离不开咖喱,所以总会设法加入一点咖喱调味。除了作为食物,印度生活用品也极为匮乏,手工匠人发现清道夫的皮质坚硬,所以把清道夫清理干净,裁剪成“皮鞋”售卖,竟然引得人们纷纷抢购,毕竟价格实在是低廉、优惠。
和印度的饮食差距巨大,我国人民并不喜欢清道夫的味道,对付清道夫的方法多选择直接消灭。清道夫本身就是热带地域的产物,耐高温、耐饥渴的能力强大:将清道夫放在阳光下暴晒两天,再置入水中竟然还能恢复如常;把它埋入土坑里,24小时依然保持活性,所以在我国焚烧、永久性掩埋是最常用的方法。
但这两种方法成本高昂、效率低,赶不上清道夫繁殖的速度。所以毒害一直是研究的方向,不过,目前为止还未曾有一个成功的案例。澳大利亚长毛兔泛滥成灾,当地曾用化学制剂大批量毒杀,的确短期内成千上万只兔子消亡。但用不了多长时间,存活的兔子获得了免疫力,不得不重新研究新的试剂,最终的结果是兔子的抗药性增强。
与其他生物共生也许是一个思路。黑鱼、黄辣丁对清道夫拥有不错的抵御力,所以在河流、湖泊里清道夫泛滥的水域,投放一些黑鱼,以获得的经济收入,雇佣更多的人工清理清道夫,也许是不错的方案。
好了,这次对于"清道夫是什么鱼 清道夫是谁带到中国的?"这个主题就暂时分享到这里,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你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