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池龟(学名:Geoclemys hamiltonii)是地龟科、池龟属动物。成年个体重1-2千克,属中型龟类。成体长椭圆形。头大,头部黑色,上有大小不一的黄白色斑点,根据斑点的颜色分为白斑点黑池龟和黄斑点黑池龟2种,吻钝,喙呈流线形。眼大,颈粗,颈部有黄白色小斑点。背甲黑色或棕黑色,布满不规则的黄白色斑点,边缘的斑点多而清晰。腹甲黑色,布满黄色或白色的不规则斑点。四肢扁圆,灰褐色,布满细小斑点,趾间具蹼,前肢5爪、后肢4爪。尾较短,灰褐色。 雄龟休型小,腹部凹陷,尾粗长、泄殖孔距腹甲后缘较远。龟壳呈深褐色或黑色,有黄色斑点及斑纹。柔软的部份呈深褐色或黑色,有黄色圆点,在头部及颈部上的斑点最大。
黑池龟属水栖龟类,栖息于小溪、河流、沼泽等地,适应性强,性情活泼,不怕人,但环境温度要求较高。生长适温22-30℃。杂食性偏动物性,摄食缓慢,人工养殖可投喂鱼、虾、螺肉、蚬肉、蝌蚪、蚯蚓、畜禽内脏、米饭、面条、水果、蔬菜及配合饲料等。分布于孟加拉国、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中国华南、华东等地有少量养殖,在广西主要在钦州、南宁、北海等市有养殖。
外文名:Black Pond Turtle
别名:哈米顿氏龟、斑点池龟
中文学名:黑池龟
拉丁学名:Geoclemys hamiltoni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纲:龟鳖亚纲
目:龟鳖目
科:地龟科
属:池龟属
种:黑池龟
亚种:无[1]
命名者及年代:Gray,1831
保护级别:(IUCN 2018年 ver 3.1)——濒危(EN)、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Ⅰ[2]